在亚洲体育版图中,冰球曾长期被视为“小众”甚至“遥远”的存在,近年来,一个意想不到的城市正悄然改变这一认知——澳门,这座以博彩和娱乐闻名的国际都市,正在用一场冰球运动的“破圈”行动,书写属于自己的全新篇章。
2024年年初,澳门首次举办国际青年冰球邀请赛,吸引了来自加拿大、俄罗斯、德国、中国等地的青少年队伍参赛,这不是简单的赛事,而是一场文化融合与城市形象重塑的实验,主办方透露,比赛期间,澳门本地观众人数同比增长近60%,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70%,这说明什么?说明冰球不再是“北方人的专属”,它正在被澳门年轻人重新定义为一种酷炫、有挑战、有社交属性的生活方式。
澳门为何要“硬刚”冰球?答案藏在城市的转型焦虑里,随着内地游客数量趋稳、博彩业面临政策调整,澳门政府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软实力标签,体育,尤其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冰雪项目,成为突破口,冰球作为冬奥会核心项目之一,不仅具备高观赏性,还拥有强大的商业潜力——从装备销售、赛事运营到青少年培训,产业链条完整且可持续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澳门冰球运动的崛起并非“自上而下”的强推,而是民间自发的热情推动,一家名为“冰火澳门”的本地冰球俱乐部,在短短两年内从仅有12名会员发展到超过800人,其中不乏大学生、白领、甚至退休教师,他们每周组织训练、举办趣味对抗赛,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教学视频,迅速积累起百万粉丝。“我们不是为了赢比赛,而是想让冰球变得有趣。”俱乐部创始人林志豪说,“澳门人骨子里爱热闹,只要把规则讲清楚、氛围搞起来,大家自然就来了。”
澳门特区政府也积极布局基础设施,2023年底,一座占地超万平方米的室内冰场正式启用,配备专业制冷系统和灯光音响设备,可同时容纳两支队伍进行比赛,更重要的是,这座冰场对公众开放,票价亲民,每月还有“冰球体验日”,让市民零门槛接触这项运动。
冰球带来的不只是热闹,更是城市气质的微妙转变,过去,澳门给人的印象是“霓虹灯下的奢华”,它开始展现出“年轻、多元、敢拼”的一面,一位刚参加完冰球训练的澳门大学生感慨:“以前觉得冰球离我很远,现在发现它其实很‘接地气’,就像我们在大三巴前打篮球一样自然。”

挑战依然存在:如何持续吸引投资?怎样培养本土教练和裁判?怎样将冰球融入教育体系?这些问题需要时间解答,但澳门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——它不再只是“赌城”,而是一个敢于尝试、勇于创新的体育新地标。
冰球在澳门的破冰之旅,或许正是中国城市从“经济驱动”向“文化驱动”转型的一个缩影,当年轻人穿上冰鞋,在冰面上滑行、碰撞、欢笑时,他们也在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,这,才是真正的突破。









